Focus issue
跨過語言界限 積極投入共融職場
Date of issue: 2023-01-17
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溝通橋樑,亦因如此,很多本地少數族裔人士在求職路上,因為聽不懂、說不好廣東話而被拒之門外。為了覓得工作,有少數族裔人士克服困難,積極學習廣東話,因為他們體會到,只有打破語言隔閡,才能真正融入職場。Zaref Khan:語言是一種助你成長的工具
要完全融入一個地方的文化,語言是最基本又關鍵的元素。今年28歲,曾從事IT工作的Zaref Khan,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人,但由於就讀的中、小學,大部分同學都是非華語同學,故沒有太多機會和興趣學習中文,直至進入大學,由於身邊同學都以廣東話交談,在環境逼使下,他終於下定決心學中文。雖然學習過程中面對重重困難,但依然堅持要以學好廣東話為目標,因為他知道,要融入香港文化,被視為香港人,語言是關鍵。Zaref坦言:「我對頭兩、三年在大學的經驗說不上很開心,不知道應該如何跟我的同學溝通,經常感到很吃力,對很多事情都存在着疑問。所以我覺得,即使講得不好都要積極嘗試,因為如果你想別人知道你很想在香港生活,想成為一個香港人,就要嘗試去講,向別人展示出你肯聽肯講的心。」
憑積極正向心態 獲僱主聘用
雖然在學習語言方面起步較遲,但他憑着正向積極的心態獲得第一份工作,他表示,其實當時對電腦程式一無所知,但最後卻以熱誠和正向積極的態度打動了僱主,「當你開始做一份新工作時,要抱有一個正向的心態,這很重要。雖然當時我的廣東話說得不好,但我都盡力去講。」對Zaref來說,少數族裔要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生存不易,最重要的是先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,因為只有這樣,才能擁有正面的態度。
此外,他認為積極的學習態度同樣重要,尤其在學習語言方面,「還記得當時公司有兩、三位由印度來的同事,他們都是用印度語互相溝通,除工作外,同事們都不會主動跟他們說話,他們像是一個小圈子,但我不想這樣,故我便當起他們與同事之間的橋樑,希望能幫他們增加溝通的機會。」Zaref認為,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應該是雙向的,不應被語言隔閡影響,他希望大家都能主動一點,行多一步,為創造共融社會做多一點點。
Zaref憑着積極和熱誠,獲得第一份工作,於物流公司從事IT工作。
要學習如何去學習
正因為意識到語言的重要性, Zaref亦不停鼓勵身邊的少數族裔和自己的妹妹及早學習語言來裝備自己:「語言只是一種工具,可以讓我們去做不同的事情,我們不要視廣東話為一種語言,而是視為一個工具。我們要學習怎樣去學習(Learning how to learn),雖然我讀大學時才真正開始努力學廣東話,但我依然不停在學習,只要你想學的,你都能夠學得到!」除語言外,Zaref認為,了解大家的不同文化和成長背景同樣是達至共融的另一關鍵。
方莉恩:跟同事學廣東話很有效
現於愛同行(WEDO GLOBAL)任職文化大使的方莉恩(Nayab Feroz),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,沒想到,原來她曾經因為發音不準,怕被人取笑而抗拒以廣東話跟人溝通。她笑說︰「讀中學時試過因為發音不準確,別人都笑我像在說粗言穢語,為了不想引起誤會,從此就不敢再說。」後來在老師和愛同行創辦人Bosco鼓勵下,她努力學習廣東話,現在已對答如流,甚至成為文化大使,帶領導賞團,利用廣東話讓更多人了解少數族裔文化,她還會到不同的學校推廣多元文化教育。
方莉恩自中六畢業後便加入愛同行擔任文化大使,4年間不單學得一口流利廣東話,工作還讓她對本地和少數族裔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邊做邊學 克服學習語言困難
Bosco也深明地道語言對少數族裔有着深遠的影響,故此他跟其他同事一直很鼓勵少數族裔同事多聽多說,亦會樂於教導和糾正他們:「午餐時,我們會分享工作情況,了解他們遇到的問題,又會透過簡單交談,讓他們有機會學聽和學講廣東話。」阿恩笑說:「我最喜歡同事說一句廣東話,我就照着說,因為用這個方法學廣東話很有效。」
中六畢業後,阿恩便加入愛同行工作,在過去4年,她除克服了語言困難外,在工作過程中,亦得到不少啟發和滿足感,「小時候志願是做老師,但自從做了文化大使後,看到不少參加者對少數族裔的態度和眼光有所改變,尤其看到他們從活動開始時表現得很安靜,到活動後和我們變得很親切,令我對這份工作產生了更大的興趣,未來我也希望繼續在這裏工作。」在努力下,現時阿恩還會負責跟學校及其他機構之間的溝通和活動安排。Bosco表示,希望能夠培訓她成為管理階層,讓她有更多的發揮空間。
以同理心推動多元文化教育
相比其他土生土長的少數族裔,阿恩可說是較為幸運的一個,因她沒有經歷過求職時被人歧視的經歷,但她坦言,在工作時也曾遇過偏見,雖然如此,但阿恩會視為一種挑戰,「有時候聽到別人的說話也會感到憤怒,但我會控制情緒,然後冷靜回答,讓他們明白和改變想法。」正因為遭遇過這些不愉快的經歷,她更加希望以過來人的身份,教導少數族裔更多個人成長方面的知識和價觀,讓他們可以與本地的華裔人士和睦共融地相處。
阿恩希望能以過來人的身份,協助其他少數族裔了解自己的文化和成長背景。
Khan Samia (Maya):我要為自己創造一個位置
即使是在香港出生、長大,但礙於家庭和成長環境的影響,不少少數族裔想要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、書寫較好程度的中文,也要下一番苦功。但巴基斯坦籍的Khan Samia(Maya)就積極打破語言隔閡,在小學便開始努力透過看電視劇、兒童節目學習廣東話。在她正式投身職場前,更在天水圍的學校做了3年兼職中文輔導老師,教導非華語學生中文。
性格開朗的Maya希望將來能有更多的培訓班,為少數族裔提供一些跟職場相關的知識和職場用語培訓,改善他們在就業上遇到的困難。
追韓星改變負面思想
總是帶着陽光笑容的Maya看似樂觀,原來小學時期的她也曾受到同學歧視。她憶述:「每次體育課分組時,我總是最後剩下的那一個,也曾被人取笑『黑得像烏鴉』、『全身咖哩味』。」這些刻板的印象與說話,也深深地留在Maya記憶中。就在她感到最無助的時候,妹妹的出生讓她決心改變:「我想成為一個好榜樣、大姐姐,在照顧妹妹的經歷中我也變得開朗,就好像自己有另一個童年,過往的傷痛也被治癒了。」
除了膚色和種族外,Maya跟其他女孩一樣喜歡煲劇、追韓星,就在她對自己的身份感到迷惘的時候,她在追韓星的過程得到了正能量:「防彈少年團BTS曾經有一個主題是『Love Yourself』, 就在那時候慢慢變得正面,我跟自己說,既然自己不能夠融入香港、也不能融入家鄉,那就為自己創造一個位置,加上我曾經被歧視,故很想幫助身邊有同樣遭遇的人。」
求職少支援 唯有靠人脈
在高級文憑畢業之後,Maya發現原來要找到一份辦公室工作並不容易:「我大概見了十多份工作也不成功,零售業及跟我修讀課程相關的工作也試過。始終很多僱主抗拒和我溝通,這點我也了解。找工作需要朋友和親戚介紹,疫情下要找工作就難上加難。」另外,不諳華語的人士也缺少求職工作坊支援。她也是經朋友介紹,才透過就業計劃獲得數間IT公司的面試機會,但礙於她修讀的是多媒體學科,與軟件工程相差甚遠,因怕未能勝任而婉拒。
幸運的是,Maya最後也被一間IT公司聘請為老闆的私人助理。「工作了4個月,工作性質很多元化,同事也很友善,會互相尊重。老闆會帶我見客,我也認識了很多人,聽到不同行業的故事,學習到不同的新知識。」故她很珍惜現時的機會,希望可以從中汲取經驗、拓闊社交圈子,建立人際網絡。雖然Maya現在已有一份穩定又適合自己的工作,但她還是希望將來可以為少數族裔提供更多的培訓課程:「不是每個香港土生土長的少數族裔也懂得很流利的中文,培訓班可教導我們一些跟職場相關的知識和職場用語。」
後記
少數族裔在香港生活,既要面對文化差異,又要努力融入社會,而對大部分少數族裔來說,語言才是最大的挑戰。尤其在職場上,語言是主要的溝通橋樑,所以很多少數族裔都會努力學習廣東話,積極與本地人溝通,為的就是覓得一份安穩工作,進一步融入本地社會。而作為僱主的,更可多走一步,營造本地與不同族裔員工交流的機會,一方面助少數族裔員工練習中文,亦可加強員工的凝聚力,這樣才能有效打造一個共融職場。